禁聚令期間,行山團暫停,夫婦二人唯有在市區的郊遊徑逛遊,最方便及輕鬆的行程便是漫遊山頂一帶。 從山頂夏力道往下行,經克頓道至旭龢道,進入香港大學的校園,嚐試重回1970年時拍拖的校園勝地荷花池(Lotus
Pond) ,但校園內已遍佈高樓大厦,那有花園、水池的休憩地,要問員工方知荷花池的位置。
曾向三位港大學生問路,但他們皆不知道校園內有荷花池。 回想自己在香港大學就讀時,同學皆以港大的校訓、精神、傳統、文化、建築物、設施及師生為榮,就是這份歸屬感使港大的畢業生可以將[明德格物] 精神發揚光大,貢獻社會。 但現今的港大學生就是缺乏了這份熱忱、投入、傳承、感恩之心,未能繼承[前人為我、我為後人] 旳精神。
香港大學荷花池位於香港大學,位於魯詩樓與邵逸夫樓之間,是學生休憩與舉辦活動的場花園。 正襟危坐的國父孫中山銅像便座落於荷花池,這裡樹木成蔭、陽光柔和、景色優美,電影[玻璃之城]曾在此取景。港大鬼故事就是以荷花池為起點。 話說很久以前,一名女生與已婚教授相戀,二人約定私奔,半夜十二點在本部大樓內的荷花池等,唯教授並無赴約,女學生傷心之下,投河自盡。後來傳說每晚十二點,若你經過荷花池,見到有女子等人,並問你幾多點,千萬不要回答實際時間,否則會被拉進池底。
第一代的荷花池是於1951年,用從深水灣來的泥沙設計,最初用以分隔開草地舞台與觀眾席部份。這一處曾綠草如茵的山坡,從50年代到80年代初,便一直是大學校園中的花園,是大學生休憩、迎新、集會與舉辦活動的熱門地方。在畢業生心目中,荷花池的地位,與陸佑陸堂與圖書館並列。80年代之後,隨著本部校園擴建,荷花池附近的草地雖然消失了,但為了保存荷花池與所代表的集體回憶,這裏經歷幾次改建,集合了許多有心人士的心血,終成為今天小橋流水、別有洞天的大學花園。孫中山像選擇座落於荷花池,除花園景觀優美、日光柔和之外,也因為這裏位處今天的校園中心,為學生常經要道,立像於此,可讓大家能更親近孫中山先生。
荷花池畔樹木成蔭,不少是於30年代由南非與澳洲運來,是在香港唯一的品種,其中的楓香樹,更是香港的冠軍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