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三跑系統是香港回歸後所開展的最大型基建項目,花了8年興建,耗資超過1400億元,填海拓地600多公頃。整個三跑系統包括不少軟硬件,當中第3條跑道,即現時的北跑道,兩年前已開始使用,至於現時的中跑道則因為擴建工程而關閉,直至昨天正式恢復投入運作,標誌機場三條跑道全開,三跑系統正式啟用,預料運作初期每小時航機處理量,將由目前近70班機增至75班,長遠再逐步增至102班。機管局主席林天福表示,三跑道系統將大幅提升本港機場運力,每年客運量未來可提升至1.2億人次、貨運量則達至1000萬公噸,預期10年可達標。
Ads by
香港應該以三跑啟用為契機,以大灣區8600萬人口及市場作為立足點,開拓更多國際新航線新航點,將香港機場,建設成為服務整個大灣區的機場。珠三角有7個機場,空域使用必須加強協調,三跑擴容效果才能好好發揮。香港應該多思考如何發揮自身所長,實現優勢互補,一起將餅做大,而不是一味擔心深圳廣州競爭。要吸客就要多航點,靠本地航空公司之餘,亦要吸引海外航空公司,他們考慮有不同因素,一個是乘客便捷性,另一個就是在港營運成本,包括機場收費及附帶服務成本、地勤、飛機維修。
三跑在撥款過程中曾受到强烈的批評及阻撓,特別是前天文台長林超英的評論,以環保及經濟原因反對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自己是接受興建基建的設施,前題是特區政府是可以承擔其財政負擔,因為基建設施是不能搬離香港的,是永遠屬於香港的,是香港人的投資產業,總比胡亂無區别的派錢讓市民往外地花錢的政策更是利港利民。97回歸前香港有大型基建的興建曾遭政治勢力强烈的反對,包括了紅磡海底隧道及赤鱲角機場,但歷史證實了港府的目光及判斷力是正確的,引證了香港的不斷發展實要未雨綢繆地擴充基建設施以配合城市的需求。但香港機場的客貨運需求是否仍會繼續增長?又是否和貨櫃碼頭的命運一樣,被中國內地的基建設施搶了生意,而萎靡不振?
林超英的擔心不是無的放矢的!大灣區的發展迅速,物流的發展更勝香港,空運更無需倚靠香港,可以更便宜的運費和世界各地聯上,香港機場可以很快被邊緣化而趨冷落,更遑論是運量的增長。香港定位為大灣區門戶,但去年廣州及深圳機場客運量都超越香港,香港很難與內地機場「鬥平」,反而應該鞏固國際航空網絡的優勢,開拓新航線。還記得約四十年前香港有巴西航空公司飛往巴西,免却了花30小時轉機往南美等地,但這航線已被取消了。巴西是金磚五國 (BRICS) 的成員,但現在往巴西是非常轉接的,是否可以開拓直飛巴西的航線?
以往廉航公司較少使用香港機場,一方面是泊位較貴,另一方面也因為機場使用率高,難以獲得較為理想的起飛時間。三跑擴容後,香港可以在吸引廉航方面多下工夫,開拓更多航點航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