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遲來的逆耳忠言

 


 

耀才證券主席葉茂林建議政府更換財金官員因為他指現時的財金官員人工高但躺平,「𢭃份人工但又唔想做對於本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葉茂林坦言[預算案]年年都笠水」,無期望至於股票印花稅是否要減他認為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搞好經濟對於政府現時落力催谷熊貓經濟」,葉茂林形容得啖笑」,香港應該搞金融經濟

 

終於有公眾人物夠膽公開批評港府的財政官員及政策。 這三年來由於新冠疾情的肆虐加上樓市及經濟下滑香港錄得數千億的財赤令人擔憂但財政司長陳茂波卻不斷安撫港人無需杞人憂天港府的財政狀況健全,曾預测2023-24年度將恢復財政盈餘故繼續慷慨派錢以博取掌聲  具智慧之士包括李嘉誠先生深知倚賴地產收益的香港經濟兩年前已亮起紅燈無奈港府躺下來等運到佛系的理財哲學沒有大刀闊斧的開源節流讓財赤不斷擴大。但財赤繼續嚴峻,陳茂波終要面對現實,指要恢復財政盈餘的目標要需數年時間」。陳茂波三年來「撐着眼講大話」,隱瞞財赤的嚴重性,誤導市民,胡亂派錢博掌聲,多次延後盈餘恢復的預測實是理財哲學出現了問題 違背了「量入為出」的審慎理財原則by有識之士沒有公開抨擊港府的財赤問題,因知悉港府要用低税收政策吸引外資,更懼怕唱衰香港會犯上違反國安法而被控。

 

上一屆政府狂加社會福利如增長者高生活津貼擴大長者2元乘車優惠降低長者的定義年齡等等再加上長者人口增加及每年胡亂派錢使政府的經常開支不斷增加而不能減低 相反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倚賴高地價政策帶來的得益但在樓價下緩時政府的收入便銳減故新錢從何而來

 

儘管港府高層狂言唱好香港,又搞什麼夜繽紛、熊貓經濟、一簽多行的訪港政策,但以房地產為經濟命脈的社會這類泡沫經濟一旦爆破經濟便復甦緩慢,財赤將會持續。  要應付龐大的基建開支,港府唯以借貸度日了。財政儲備要有超過30個月的政府開支方是穩健的理財方法。 陳茂波曾承認國際評級機構會關注本港財赤情況,可能會調低香港的信貸評級,從而增加港府借貸的利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