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香港粵劇發展史

  

陳守仁先生記錄了香港粵劇的發展史值得參考,現轉載如下:

 

 

據說香港新界元朗大樹下天后廟早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已有戲曲演出活動大概當時香港仍沒有本地戲班故須由國內聘請戲班這時期也是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形成本地班以漸次取代外江班故演出的劇種極有可能是粵劇的雛型所使用的大概是官話而非廣府話演出的劇目屬傳統的江湖十八本」。19世紀末粵劇中興又產生了大排場十八本新江湖十八本」,較為人熟悉的劇目有七賢眷西河會粵劇的官話時期使用的唱腔稱古腔」,一直延續至約1920年代1930年代香港粵劇演員已普遍使用廣府方言取代官話

20世紀初粵劇發展的里程碑是從農村進入都巿香港第一間戲院建於1865名為大來戲院」,經常演出粵劇1920年開始香港陸續增建戲院反映戲院在都巿裏穩步植根192I1924高陞普慶太平和平新戲院等戲院每天均有粵劇演出1927薛覺先(1904-1956)由上海返回廣州並於1929年在香港建立覺先聲劇團」。1933香港政府准許男女合班薛覺先夥拍唐雪卿(1908-1955)及上海妹(1909-1954)等女性旦角演員組成覺先聲男女劇團」。同年馬師曾(1900-1964)由美國返中國後到香港組織太平劇團」,開始長達九年的薛馬爭雄時期至香港淪陷才結束這時期裏薛覺先的首本劇目有胡不歸》、《西施》、《王昭君》、《心聲淚影馬師曾的首本劇目則有賊王子》、《苦鳳鶯憐1930年代省港粵劇的成就充份反映在薛覺先對粵劇發展的憧憬:「合南北劇為一家縱中西劇為全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粵劇在香港這個飽歷戰火的都巿裏蓄勢待發1950年代香港粵劇的編劇音樂及演員人材輩出為香港粵劇此後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在編劇方面除了李少芸(1916-2002)陳冠卿(1920-2003)及潘一帆(1922-1985)等創作了不少名劇外唐滌生(1917-1959)堪稱是獨步劇壇唐氏一生創作了超過440齣粵劇大概是中國戲曲史上最多產的劇作家;當中很多劇作至21世紀初仍經常上演不少甚至已成為香港粵劇的核心劇目」。

芳艷芬早在1950年代初經已成為香港炙手可熱的正印花旦演員曾夥拍當時所有的著名生角演員她所領導的新艷陽劇團1954年至1956年開山了不少名劇當中不乏唐滌生的作品較為著名的有艷陽長照牡丹紅》、《程大嫂》、《萬世流芳張玉喬》、《洛神六月雪

1950年代吳君麗領導的麗聲劇團也緊密地與唐滌生合作開山了多部名作包括雙仙拜月亭》、《白兔會》、《百花亭贈劍血羅衫

19561959年﹐ 白雪仙與任劍輝領導的仙鳳鳴劇團先後開山了唐氏的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亦實現了任白建立班霸的夢想1959915日唐滌生英年辭世﹐香港劇壇痛失英才但唐滌生任劍輝白雪仙及芳艷芬等人的影響仍是十分深遠他們的創意努力執著熱誠以至造詣至21世紀初仍發揮著歷久不衰的影響力

唐滌生逝世後1960年代初成為麥炳榮及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的時代先後開山了百戰榮歸迎彩鳳》、《鳳閣恩仇未了情著名薛派演員林家聲先後與李寶瑩(年份不詳)組織家寶劇團」、與陳好逑組織慶新聲劇團頌新聲劇團」,開山了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寶劍有情天等劇

1965任劍輝白雪仙為門下徒弟龍劍笙梅雪詩等組織了雛鳳鳴劇團」,經常演出唐滌生為任白創作的首本名劇1992年散班前,「雛鳳極受香港及東南亞觀眾歡迎成為一時無兩的班霸」。

時至21世紀初 儘管香港飽歷西方文化衝擊而多種演藝形式競爭劇烈, 但傳統戲曲在香港仍有蓬勃的發展估計每年約有30個粵劇戲班製作合共超過1000場的演出其中約300場屬神功戲其餘700多場分別在社區會堂商業戲院香港大會堂及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199021世紀初香港活躍的粵劇演員有林錦堂(1948-2013)梅雪詩(二人領導慶鳳鳴劇團)蓋鳴暉吳美英﹙二人領導鳴芝聲劇團阮兆輝﹙領導春暉劇團梁漢威(1944-2011; 領導漢風粵劇團)龍劍笙南鳳尹飛燕龍貫天陳詠儀(二人領導天鳳儀劇團)陳劍聲(1949-2013)新劍郎陳好逑王超群尤聲普廖國森任冰兒李龍李鳳梁兆明羅家英汪明荃(二人領導福陞粵劇團)陳鴻進陳寶珠鄧美玲陳嘉鳴鄭詠梅陳劍烽溫玉瑜衛駿輝陳銘英劉惠鳴新秀演員有李沛妍鄭雅琪黎耀威謝曉瑩梁煒康王潔清譚穎倫關凱珊藍天佑宋洪波劍麟康華煒唐御玲瓏御東昇黃葆輝陳澤蕾文華馮靈音梁心怡等

目前香港粵劇演員演出的主要是1950年代以後創作或改編自傳統劇目的劇本此外他們也努力開山(即首演)新劇據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統計1995年至20032香港不同戲班共開山144個新編或新創粵劇劇目當中不少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粵劇發展基金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或委約的活躍的編劇者有蘇翁(1925-2004)葉紹德(1930-2009)新劍郎阮兆輝楊智深區文鳳及溫誌鵬等

在題材上21世紀的新劇作了不少嘗試改編外國名著方面羅家英(生於1947)和秦中英(1925-2015)合作改編了沙士比亞的King Lear李廣王》,二人又曾與溫誌鵬合作把Macbeth改編為英雄叛國》;演員兼編劇黎耀威(生於1984) 改編了沙士比亞的Hamlet王子復仇記》。移植中國戲曲其他劇種的劇目方面羅家英謝曉瑩(生於1983) 和秦中英合作移植了話劇及京劇德齡與慈禧為同名粵劇六次重演甚獲好評 重新包裝或改寫傳統粵劇劇目的有醉斬二王(葉紹德編)此外屬原創的劇目有胡國賢(生於1946)孔子之周遊列國》、周潔萍(生於1965)和名伶尹飛燕(生於1948)合編的武皇陞下和李居明(生於1955)20112016年創作的28齣戲當中獲好評的有蝶海情僧金玉觀世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