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發表社評,以[分判商貪污造假 發展商豈能置身事外]為題,指發展商負有難以推卸的監管責任,對貪污造假醜聞不能置身事外,「分判商利慾熏心,目無法紀,落得奸商罵名,發展商能視若無睹,心安理得?不怕市民的良心拷問?」 社評又指精進建築從「一般建築承建商名冊」中除名,而精進建築以專門承建長實樓盤起家,近年涉及 3 宗地盤嚴重意外劣跡斑斑,長實對這些承建商關照有加,令其不愁無生意,「不怕起到助紂為虐的效果、不怕背負與奸商同流合污的罵名?」
[大公報]發表的署名評論文章,同樣將矛頭直指長實,指涉案的外判商固然需予以譴責,「然而發展商難道就沒有問題?香港社會絕不歡迎那些『計到盡』、為求私利而不擇手段,甚至無視公眾利益的地產商。」評論指,「作為項目發展商,到底有沒有盡到責任?從無視地盤安全和廉潔要求,到無視公眾利益乃至國家利益,這樣的企業豈能容忍?」
自巴拿馬港口交易爭議後,長和系與中方關系愈趨緊張。港澳辦、中聯辦早前曾轉載[大公報]多篇文章,論批評長和未有顧及國家利益。今次藉外判商貪污事件,中央喉舌又再炮轟長實,可見中央對李嘉誠王國已採取封殺手段,相信長和系已難在中國市場立足了。
自己覺得今次貪污事件被中央喉舌發酵放大為無視國家利益是被誇大及政治化了。房委會及房協也有不少精進建築的地盤,難道房委會及房協也是不顧國家利益的發展商?
話得說回來,長實興建的樓宇質素確是愈建愈差。長實在1980年代興建的樓宇質素佳,用家滿意,當時的長實是一流地產商。 但自李澤鉅接手生意後,營商手法也改變了,祗求謀暴利而欠社會責任, 以大欺小,生意賺到盡,欠人情味,建成的樓宇質素下降。長實已淪為三流地產商,實是可悲;李嘉誠多年辛苦建立的聲譽及品牌卻被接班人毀損,實是可惜;接班人為了賺盡便偷工減料,實是可憐。
有理由相信長和系一連串的負面事件是李澤鉅的決定所造成,而今李嘉誠要親自出馬冀改善民望,如捐贈予養和、出席演唱會等等,但相信惟時已晚了。自習近平上場後,李嘉誠已失去了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及認同,而他也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現在,長和系在中港的投資不夠其總投資的20%。 前些年,市場有傳聞長和打算售賣其香港的百佳、屈臣士、豐澤等實業,有意退出香港零售業的市場。最近,長實又以低價速銷其北京樓宇項目。 長和出售港口設施的最後結果將反映長和系在中港的投資策略及方向。 李嘉誠對香港始終有感情及承擔,但李澤鉅視香港只是投資的機會,亦是曾被綁架的傷心地,全沒感情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