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大帽山.... 田夫仔.... 清快塘.... 深井





這是一段由大帽山農林站至深井的行山徑全程是下山易行的柏油路,約三小時男女老幼皆宜 

由荃灣乘搭51號巴士到大帽山郊野公園落車,從左方的麥理浩徑過桿閘行約四十分鐘,經直升機場,到達流動厠所。 此段農林站的車路被資深行山人仕稱為[萬里長城] ,因以前這處甚多牛隻覓食,遍佈牛糞,而一堆堆的牛糞在沿路上酷似一座座的城頭堡,因而得名。 隨廁所旁的路標向右走往田夫仔方向,約90分鐘便到達清快塘,但沿路沒風景可言,頗沉悶。




田夫仔是屯門區內最東端的鄉村,村內的原居民主要為蔡姓客家人。田夫仔的歷史可追溯至17世紀時,蔡氏祖先認為田夫仔所在的山頭為平地可耕作,而且又有天然屏障可以免受屯門以南一帶海域的海盜滋擾而選擇在該地建村。然而近代因為交通不便,通訊困難等原因,不少村民遷出,而村內的田夫村公立學校亦隨著村內人口減少而結束。





清快塘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共有十多幢村屋,該村原居民是來自廣東省五華縣的傅姓客家人,所有村民於1969年全部遷居往山下深井等地。 現時清快塘村內,有一家喜香農莊,於2002年開業,為行山人士提供飲品及小食等,農莊原先是清快塘村內的其中一幢村屋改建而成,農莊內還有一個荷花池,環境清雅。 上世紀中清快塘常有大蚺蛇的踪跡,吞噬雞狗禽畜,但被捕捉後便要被放生往野外郊野,不能獵殺,故清快塘村民多飼養狗鵝作為預警的訊號。


從清快塘行約60分鐘的山路便進入市區的深井。 深井除了是食燒鵞、飲生啤的好去處外,亦有趣味十景:
1. 鵝為名、鴨為實的深井地標
區議會撥款興建的深井地標,設計以一座鵝型地標,放置於青山公路進入深井前的迴旋處,狀似張開翅膀歡迎遊客到臨深井。可是,這個雕塑卻因缺乏了鵝髻及長頸兩項鵝獨有的特徵而成為了一隻鴨,引來傳媒大幅報導。 
2. 嘉頓麵包香
嘉頓麵包廠,每天出產麵包、蛋糕及糖果等不同系列的產品。 
3. 神秘石欄
嘉頓麵包廠外轉角位有一段神秘的雙層石欄。考證之下,發現以往工廠外圍有一條明渠,故旁邊建起一條長長的圍欄,以免路人失足墜下。時至今日,明渠已密封成為暗渠,地面改為休憩用地,因此大部份石圍欄經已拆卸,僅餘部分則緊靠著工廠外圍。 

4. 消失的深井工廠碼頭
深井海邊有一個狀似飛碟的物體,是昔日的工廠碼頭遺址,大型貨船能直接泊於岸邊上落貨。在1962年制水時期,亦有運水船從深井碼頭卸水至大欖涌水塘貯存。 
5. 靈光小學
位於深井新村路口的靈光小學已有60年歷史,位置所處的地皮原屬律敦治家族所擁有。創校時,據說校方的傳教士曾接觸律敦治,希望購入該地皮興建校舍,但被律敦治一口拒絕。正當傳教士感到失望之際,律敦治解釋拒絕的原因是他不會[出售]該地皮,只願意[捐贈]予校會辦學。 
6. 深井新村
深井新村是一條依山而建的村落,樓房拾級而上,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小山城。1999年曾發生大型山泥傾塌,自此便出現了擋土牆,避免日後天災再臨時造成人命傷亡。 
7. 明渠標誌
深井明渠眾多,不論是架空的青山公路還是地面設施,均需為此作出特別的設計規劃。其中,一條大水管便需凌空靠著行人橋,宛如一個小建築標誌。

8. 九龍紗廠眷屬宿舍
若途經屯門公路的深井段,能輕易看見山邊有座別樹一格的多層式建築。有人猜它是一座荒廢的學校校舍,其實它是昔日九龍紗廠的眷屬宿舍,現時交由政府管理,並持續租予前紗廠員工及其眷屬。 
9. 山上的巨人梯
在深井背靠的山上,赫然出現一段大型梯級,實是深井的水塘排洪通道。從地下往山上看階梯狀甚細小,但實際上每個階級近兩米高,旁邊的月餅罐及曲奇餅罐顯得極其渺小。不少深井人曾跟村中的小孩訛稱深井山上住有一個巨人,這些[巨人梯]的出現是用以上落山坡。
10. 巨人之家於巨人梯旁邊,是深井水塘的沉殿池。沉殿池旁有一個巨型的山洞,正好圓說成[巨人傳說]中的[巨人之家]。其實山洞內是連接大欖涌水塘與深井沉殿池的水管,將大欖涌水塘過多的用水運送至深井沉殿池,進而經[巨人梯]將用水排放至明渠,最終送歸大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