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香港「人才」及「錢財」兩失

  

香港正深陷「人財兩失」的困境!,香港繼續走資,港元匯價走弱下,金管局第14度出手,一個多月內累計已流走逾千億港元,不知外匯基金能再撑多久? 如果西方諸國齊抛港元,相信經濟疲弱的香港也不能繼續將港元和美元聯繫,最終還是要中央出手救匯市了。

 

另方面,香港曾是吸引海內外人才的國際城市,惟近兩年受到移民潮影響,導致人才嚴重流失。前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坦言,近一至兩年香港移民潮十分嚴重,無論在金融或科技領域都有佷多人離開,如何重建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顯得非常重要。 政府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明顯反映了商界為了挽留失走的人才,便以加薪為引點,故以往一年,高級行政人員平均加薪超7%,而低級工作人員只有2%。相信政府今年不會以薪酬趨勢結果作為公務員調整薪酬的基礎,而以通漲率(2.4%)為公務員劃一的加薪率。

有危便有機。以為在[人財兩失] 的環境下,打工一族便難揾食了,但事實卻非然。朋友女兒在英國讀書,大學畢業後便在英國工作十多年,最近英國經濟疲弱,她被公司裁員回港,滿以為香港的勞工市場差,誰知抵港後便迅即獲聘,而且人工可觀,工作上獲得了無上的滿足及成就感,那份 job satisfaction是永遠不能在異鄉的英國尋得。

 

我這輩生於1947-49年,見證了港人三次移民的浪潮。  1967年我中學畢業後,左派工會發動的暴亂使不少港人擔心香港的前途而移民美加,故不少中學同學也隨家赴美加繼續其學業。 他們在美加就讀大學,畢業後勤奮工作,適應了當地生活,融合了當地社會,落地生根,繁殖了下一代,已視美加為他們的家園。  198964民運引起的信心危機使不少我等壯年也為了下一代而移民西方國家,但為二等公民的鬱鬱不得志生活使他們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故入藉後多回流香港再發展。2019年的黑暴引致的社會動盪及產生的國安法, 情況有如198964事件,引起了信心危機,使不少壯年也為了下一代而移民西方國家。

 

連根拔,移民他國是個人及家庭的考慮,因應每個人的背境、環境、年紀、願景、抱負、價值觀、性格、經濟而作出決定。  在現今西方國家抗中的環境下,移民除了考慮工作機會及財政問題外,更要注意種族歧視/排華的情緒,因我們的膚色及面孔肯定被定為中國人。 在美國,華人的地位更比黑人及紅人差,因沒代表在政治舞台發聲;英國脫歐後的經濟情況會較現在更差,英人對新移民的歧視更會明顯化;澳洲的白人政策雖不合法,但其精神深存民間,永不熄滅,只是待機而發;台灣的發展機會狹窄,除非財富豐裕可度過餘年,否則非移民的選擇。

 

 

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屯門大停電

  



港鐵朗屏站附近一條電纜橋昨晚爆炸起火整條橋陷入火海消防約一個半小時後把火撲熄無造成人命傷亡惟電纜橋斷開兩截事故導致元朗天水圍及屯門大停電估計逾50萬市民受影響港鐵屯馬綫列車服務一度受阻醫院亦因供電不穩新界西醫院聯網轄下部分緊急病人需轉院事故後約兩小時三區大致恢復電力供應中電發言人表示對受影響客戶深表歉意中電正進行搶修並會優先供電予緊急服務例如醫院及鐵路。



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表示,已責成中電3內要提交初步報告,14內交詳細報告;他又引述中電表示,受影響範圍供電在翌天早上8時許已全面恢復,但個別屋苑電掣房需要調校,可能較遲才能恢復供電。

 

 

本港電纜多埋在地底,一直以來,安全紀錄良好,供電亦相當穩定,但這條被形容為「歷史遺物」的電纜橋,前晚不知何故,起火自焚,導致大停電,數以十萬計市民,慘在炎炎夏日捱過無風扇、無水和無冷氣的一晚,苦不堪言。據悉,類似的電纜橋,還有三座。有工程界專家認為,電纜橋於傍晚時份出事,當時是市民用電高峰期,有可能需求電量過大,電流或電壓過大,導致電纜過熱起火,但強調須由當局調查成因,並防止類似事故重演。有意見認為,中電基於成本效益及技術考慮將三條電纜放在同一道電纜橋上,導致其中一條電纜出事後,影響另外兩條後備電纜,設計不理想。工程師學會代表指出,涉事電纜或因老化,導致電阻過高或過低,因而起火。


自己記憶中,香港從沒有這麽大規模的停電,因了解港燈及中電的供電網絡是互聯上的,某區的電力供應若失效,便會在聯網上獲得别區的電力供應,故當收到大停電的信息時,便生出陰謀論,是不是黃屍在71回歸前作出的地下行動,以破壞香港的安定繁榮。 消防局經調查後,已排除惡意破壞的可能性,相信要待中電的詳細報告方能知道大火的原因。

香港穩定的供電全賴單一供電商的政策。 在專利權的保護𦋐下,供電商可以保證獲得一定的投資報酬率,故可以放心不斷投資先進及更新設施,因投資愈大,回報也愈大。 反之,在民主自由的美國,因奉行自由市場,不會實施電力供應的尊利政策,故區内的供電商百花齊放,競爭激烈,但各供電商皆忌大量投資,恐防生意被分薄後而不能回本。 在這自由市場下,美國的供電便不穩定,常發生停電。 專利權帶來的弊端是導致價格上揚,但慶幸香港的電費仍然較世界各地的為便宜,這也許是香港地少及人口集中,方便公用設施的興建。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太白海鮮舫



 

位於香港仔的珍寶海鮮舫被拖離香港及在海上沈沒,不少市民有惋惜之感,但至於屬同一集團、泊於珍寶海鮮舫旁邊的太白海鮮舫,有立法會議員透露目前已有商家接洽,商討接手經營,或可以留在本港繼續營運。

 

珍寶王國中以太白海鮮舫歷史最悠久,建於1950年,最初設於當時尚未填海的香港仔海傍。 1950年代全盛時期,一度有十多艘海鮮舫停泊在香港仔避風塘,當中就以太白海鮮舫規模最大,由中環營大景象酒樓的商人袁容 投資,後被商人王老吉收購。

太白海鮮舫於開業時原本只是一艘木製的登陸艇,於1952年建造了一艘長105的畫舫,到1960年再更換成一艘長達150呎的新畫舫,能容納800多人。當時太白海鮮舫更贈送象牙筷子給客人,藉此吸引遊客。1960年代末,王老吉有意發展一艘規模更大的海鮮舫,便集資籌建珍寶海鮮舫,1971年初完成船身工程,但因燒焊火花燃着易燃的裝修物料而發生四級大火,整艘船嚴重焚毀,更釀成3442傷。由於王老吉無力重新投資,結果由何鴻燊和鄭裕彤於1972年合資買下珍寶海鮮舫的業權並重建。

 

19751月展開裝修工程,耗資超過3,000萬元的珍寶海鮮舫新船,於19761019日正式落成開業,使香港仔的海鮮舫進入三國鼎立的局面。珍寶海鮮舫仿照中國宮廷設計,單是中國傳統手工藝飾物及壁畫已花費了600萬港元,皇帝龍椅更須時2年才完工。同年海角皇宮完成擴建,可容納1,500人,成為珍寶海鮮舫的有力對手。

 

 

1980年代初珍寶海鮮舫收購太白海鮮舫1980和海角皇宮1982),結束了互相競爭的局面1997年金融風暴海角皇宮結業後被售往外地2003珍寶海鮮舫太白海鮮舫進行翻新並合稱為珍寶王國」,今人又慣稱為珍寶海鮮舫

 

 

自己非商業人才,又非海鮮食肆經營者,故不明白既然珍寶海鮮舫是蝕本生意,為什麼規模較小的太白海鮮舫可以是賺錢的食肆,因為基本的開支如客運船隊、排污設施、供水系統、海鮮供應等等,應是一樣的。唯一的解釋是珍寶太殘舊了,要花巨額維修方能運作,而太白則保養得宜,狀況佳,可以繼續運作,無需耗資維修。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



候任特首李家超近日完成新一屆香港政府班子組合主要官員名單將提交北京審定現屆313局中共有8人將會離任包括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運房局局長陳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以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據聞,新一屆315局的官員名單如下:

 

政務司長: 陳國基*         副政務司長: 卓永興*

財政司長 陳茂波*         副財政司長: 黃偉綸*

律政司長: 林定國          副律政司長 張國鈞

 

醫務衞生局局長:         盧寵茂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發展局局長:               甯漢豪*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

房屋局局長:               何永賢*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楊何蓓茵*

教育局局長:               蔡若蓮*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林世雄*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      謝展寰*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

保安局局長:               鄧炳強*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孫玉菡*

 

特首辦主任:              葉文娟*

審計署署長:               林志遠

       *為現任政府官員

 

 

李家超是務實的官員,其領導班子的挑選也可反映其實事求是的性格。儘管下屆是武官當道,但實際上政務官仍是港府的軸心管理層絕不能排除他們的優質及功用 悉意排斥政務官是愚蠢的策略會導致政務官的杯葛及公務員內部的分裂破壞了公務員架構的穩定非香港之福 既然政務司長是武官,新開的副政務司長便可委任文官了,卓永興就是最佳的人選,因他既是政務官,又是警隊出身;副財政司長也由政務官的黄偉綸擔任。 局長中,仍有多位政務官被升職委任,平衡了權力的分配。

 

今屆在抗疫失職的官員,包括了陳肇始、陳帆及羅志光,皆沒有再被委任,承傳了大陸革掉失職官員的手法。相信今次的獵頭行動有中央協助,因以李家超的人際網絡,絕不能可以邀得盧寵茂、林定國、孫東及邱應樺等業界精英加入領導團隊。孫東是不懂廣東話,而邱應樺及盧寵茂也可操流利普通話,故相信下屆政府內部溝通會多用普通話了。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江山易改,品性難移

  

特首林鄭月娥臨別秋波,日前接受電台訪問,言談中不點名指候任特首李家超在2019[逃犯條例] 沒有做好解說工作,故引起黑暴事件,又指兩位前特首董建華和梁振英,㳇有做好降地價的工作。 訪問中卻沒有談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政策及抗疫措施之重大失誤,在大陸已早被革官了,但她只輕描淡寫的説有改進的地方。林鄭又誇耀自己在覓地建屋的功勞,讓下任特首坐享其成。她的「自以為是」性格,唯我自尊,四面樹敵,自己造成孤立的境地。

 

林鄭高傲、持才、自滿、專橫及離地的性格,常以自己的標準作為管治的模式。所謂:江山易改,品性難移。  當事業順利或沒有包袱時,她心底的高傲、冷酷無情及旁若無人的性格便表露無遺 以為自己什麽都是對的,錯的都是其他人。有建制派人士表示,雖然林鄭未能成功連任,但她若是謙卑一點,建制陣營對她仍是尊重,覺得她過去幾年都勤勤懇懇工作;但現在林鄭的做法卻是四面樹敵,是她自己造成「人走茶涼」的境地。林鄭有關修例風波的言論,目的或許是要為自己平反,但卻未能達成目標,反而造成更壞的觀感

 

政治低能的林鄭,滿以為憑其智慧及幹勁便可從心所欲,但從不明瞭[大智若愚] 的大道理,其智慧水平仍不能再越更高境界,以致弄巧反拙,自招惡果。  退休在港將招路人投以鄙視目光,以往光環全消逝,再得不到讚賞及尊敬之聲,又沒社交圈子,相信要孤寡度日了。

 

政府換屆在即,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按照傳統,本月21日在立法會為林鄭月娥舉行餞別午宴,邀請議員、行政會議成員、政府高級官員出席。不過,近日疫情走勢拾級而上,由每日平均300多宗個案增1000多宗,加上香港回歸25周年臨近,林鄭月娥最後一次作客立法會,亦現變數。 71回歸25週年,將有國家領導人赴港慶回歸及主持政府官員宣誓任職儀式,而立法會議員可能要接受71前閉環隔離而不能出席午宴,林鄭的餞別宴則將會是冷清清的場面,更有「人走茶涼」的感覺,令她尷尬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