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2025年立法會選舉

 


 

估計新一屆立法會最終有三分之一現任議員出局;接棒的新力軍將是全國人大、政協的青年代表。 立法會90名現任議員中,也有近一成人有中資、國企背景,當中包括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招商局港口董事會副主席嚴剛、商湯科技顧問尚海龍等。 「國家隊」陸續進場是香港未來不能迴避的問題,中資機構會積極派員出戰,重點瞄準選委界,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擬參選,包括中石化(香港)供應鏈總監林至頴。

 

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也是換掉年齡超過70歲的議員。有聲音指中央會就議員參選年齡設「死線」,最終70歲以上議員一律不得,但自己開始不相信這揣測,因這年齡限制對本港政壇影響甚大,使可以選擇的人才相對減少,而且有違反平等機會的法例。譚耀宗料中央樂見議會年輕化-,但相信不會就年齡訂立要求。  政界人物是要經時間鍛鍊、洗禮、浸湎及沉澱方能成才,國家領導人如習近平、艾朗普、普丁等,不全是過70歲的耋翁嗎? 但眼見70歲以上的議員均自動退選,便肯定幕後有巨大政治壓力要求「後浪」推「前浪」了!退選潮背後的真正原因只能夠去猜想和去推測,但目前已造成人心惶惶的效果。

 

 

不明白年長議員不需投票便打定輸數而決定放棄參選,是否捨棄選民的擁戴?2021年,港府「完善選舉制度」。在新制下,立法會議席由70增加至90席,地區直選議席由以前的一半,下降至20席,而這20席地區的選民是不受政治壓力所影響投票,是據参選人的能力、經驗、政綱及政績而作出投票的決定。      功能組别的選民也如是,應不受政治壓力而作出投票決定。  縱使中央的政治壓力有多大,總不能控制所有投票的結果。自己希望仍有年長的議員參選及當選,這可反咉香港政壇的寬光譜、包容性及經驗。

 

有聲音反映,如果議會日後意見趨於單一,還需要90個議席嗎?未來的議會文化,議員們就是揣摩上意、適當配合來「自保」,「沒有最忠誠,只有更忠誠;沒有最跟風,只有更跟風」,為的是到下次換屆時「不用再面對一次刀光血雨」。四年前立法會選舉改制後,直選投票率創歷史新低,僅為30.2%。這次立法會「大換血」後,相信在缺乏港人熟悉的政黨和面孔,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投票率。不過當局或者已經放棄用投票率來顯示自己的認受性,轉向像內地一樣,重點關注政府的施政表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