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界傳奇汪明荃出任粵劇團體香港八和會館主席已有廿載,在多番考慮下,於7月宣布不再參選下屆理事會。她與總幹事岑金倩推出[八和的華麗轉身——重塑傳統品牌] 一書,記錄了二人攜手打造八和亮麗牌匾的故事。
十年前的八和會館,辦公室的電腦也並未聯網,組織的電郵地址也是依靠免費服務,形象是古老過時、保守、神秘、不透明,但如今搖身一變,轉變為追得上時代步伐,有活力,兼無私地向新一代和大眾傳授粵劇、粵劇文化及傳統中華文化,成為粤劇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八和有如此地位,實有賴過往十年的銳意改革。本書 以八和主席汪明荃(1992-1997;2007-今)
與總幹事岑金倩(2011-今) 兩人的視角,細說八和這個粵劇界老字號的品牌故事,看她們如何改革八和,為其培育人才,拓展市場,重塑出耳目一新的形象,讓八和華麗轉身,捍衛香港本土藝術,將粵劇承傳下去。
本書是汪明荃和岑金倩的回憶錄,也是八和全體的編年史,本地粵劇發展史的一部分。閱讀此書,看一代又一代人如何為了一門傳統藝術的傳承,砥礪前行,加深對粵劇的了解。
本以為在書中可讀到改革八和過程中的一些軼事及趣事,能作消閑之用,但這回憶錄的寫作手法卻很嚴肅,只是平鋪直敘十年間的改革事實。汪亞姐的主席身分,更不會透露理事會內的磨擦,只是批評政府欲打造西九文化區時,沒有將粵劇放在第一次規劃之中,聘請了一位跨界别的外國人當藝術總監,未能照顧本地戲曲的發展需要。但政府最後也在戲曲中心設立了茶館新星劇團,並聘用了羅家英先生為藝術總監。亞姐任八和主席席廿年,非為名,也不為利,一直沒有忘記服務粵劇界的初心,只希望盡心盡力,靈活應變,爭取時機,為同業據理力爭,成功爭取了政府設立「粵劇發展基金」及「場地伙伴計劃」,資助粵劇的發展。
總幹事岑小姐詳細敍述改革過程,可成為管理學上的個案研究。她道出改革的困難:”要在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機構中推動改革,殊不容易。「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即治理一個大的國家就如煎小魚,不要經常用鑊鏟攪動它,否則小魚會被攪爛。”
香港沒有全職的粵劇藝員,因唱大戲不能養家,除非政府能資助成立香港粵劇團,否則怎會有年青人全身投入粵劇界?現今,蓬勃的粵劇表演多是一群富有的閨秀出錢出力為自己的興趣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