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貨櫃碼頭於1972年9月啓用,於1987年處理合共約343萬個標準貨櫃,成爲全球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海港,此後香港的貨櫃吞吐量維持升勢。1987年至1989年、1992年至1997年、1999年至2004年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在全球貨櫃吞吐量的排名於大部分年份位居第一,其餘的少數年份也僅稍爲落在第二位。香港在此期間也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轉口港之一,而當中大部分貨櫃是經由葵青貨櫃碼頭處理。不過踏入2000年代的港府卻缺乏長遠港口規劃及落實可提升競爭力的政策,葵青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在2005年被超越,至2012年更每況越下,貨櫃吞吐量持續下跌,到2023年當中的9號碼頭更出現大面積的閒置。
2023年香港的貨櫃吞吐量全球排第九位,2024年,香港的貨櫃吞吐量連續7年下跌,按年下跌14.1%,香港已經正式跌出全球十大貨櫃港口,也是有記錄以來香港首次不在十大港口之列。理由很簡單,2000年前中國大陸的航運多經香港,但這24年來,中國大陸的港口發展迅速,航運已無需經香港而直送大陸港口了。 全球十大貨櫃港口包括了中國大陸的上海、寧波、青島、深圳、廣洲及天津,這六大港口已無需再倚賴香港的航運物流,而這運輸模式更是不會逆轉、是持續的發展。
2017年,團結香港基金提出「新玫瑰園計劃」及多個填海選址,當中包括在長洲南填海約2,000公頃興建人工島作搬遷現時葵涌貨櫃碼頭及其周邊的物流用地,以騰出約380公頃的市區碼頭地段作住宅發展。有建議在現有碼頭上加建平台,參考現時鐵路上蓋物業發展的做法,構建「天空之城」;亦有建議把用地發展作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CBD3);更有建議打造香港版的「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用作住宅及商業混合發展。 2022年葉劉淑儀也提出類似的建議,但政府因要顧及其他持份者的權益而不考慮。
最近,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贊成政府盡快研究重置葵涌貨櫃碼頭,預計騰出的土地面積約有一個將軍澳般大,可容納40萬人,將大大改善香港房屋問題。 他提到,葵涌貨櫃碼頭現有兩至三幅用作「緩衝區」的土地,已空置十多年,有潛力發展成為過渡性房屋,提供3,000至4,000個單位,相信只要政府全力推行,最快可在半年內入伙,紓緩目前的住屋困局。葵涌貨櫃碼頭的發展受限於青馬大橋的船隻高度限制,同時亦加劇附近民居的空氣污染,反而若搬遷貨櫃碼頭,可興建更大規模的貨櫃碼頭,並全面推行電腦化,對香港整體及航運發展也有好處。
自己認為葵涌貨櫃碼頭無需重置,而是需要減地以䆁放剩餘及閒置的地方作其他商住用途。香港的貨櫃地位隨着中國大陸的發展已消失了,葵涌貨櫃碼頭也完成了其歷史任務,港府不要再戀棧過去光輝的日子,要腳踏實地,思考貨櫃業務的將來發展,重編土地資源的分配。
興建人工島的方案在財赤嚴峻的情況下已是天空之城,難以成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