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梅啓明

 


已故樂壇天后梅艷芳的胞兄梅啟明聲稱擁有梅艷芳Anita Mui」商標早前入稟高等法院指控製作的「梅艷芳」同名傳記電影的安樂影片侵犯商標案件昨於高等法院進行指示聆訊陸啟康法官指由於梅啟明只註冊了梅艷芳有關金屬品及珠寶的商標與電影事宜無關指梅沒有勝算機會故安排申請剔除訴訟陸官亦向梅啟明稱:「你註冊嘅都唔係同一樣 ,唔係註冊咗一個就咩都可以用咁啲人唔使註冊其他嘢啦。」 梅指他受到外間及媽媽的壓力而無法處理官司,他將會聘請律師及申請法律援助,陸官指無了期押後對梅沒有好處,故先把案件押後兩個月再處理。

2003年梅豔芳於去世後其母與胞兄梅啓明質疑遺產分配方案多次為此提出法律訴訟結果都被判敗訴梅媽因而欠下大筆律師費但其子梅啓明一樣過得逍遙快活。 梅啓明與大馬女友生下一子後,20122月他們在港排期登記結婚,一家三口住在跑馬地快活閣。20154月,梅啓明驗出大腸內長有大腫瘤,他表示自己百病纏身、周身病痛,只能聽天由命。2021824日,梅啓明被拍到攜與一年約40的女子在銅鑼灣街頭十指緊扣逛街,兩人舉止親密,而面對媒體訪問出軌一事,不僅梅啓明默認,其老婆也默許了這一行為。

 

2022214日,梅媽登報宣佈與兒子梅啓明斷絕母子關係。2022326日,梅啓明向媒體發出數百字悔過書,公開向梅媽、太太和兒子道歉,承諾會照顧梅媽、愛太太及做好父親榜樣,還稱自己已與泰籍情婦分手。梅啓明太太Joey大爆梅啟明喺未離婚嘅情況下「扶正」泰籍女友May May,以立為由向梅媽索取禮金予女友,又同醫護介紹May May係「老婆」。又指控梅啟明從來唔識得反省,只會將錯推喺別人身上,就連摯親嘅人都傷害,令佢同個仔不得不同梅啟明割席

 

俗語有云:子不教,父母之過。 梅啓明的寄生蟲技倆,實是梅媽一手造成,因他每月由梅媽處得數萬元的生活費,不用工作,但生活無憂。也難怪梅媽這麽袒護及寵愛梅啓明,因她其餘的3兒女已因癌病過世,剩下的他當然是寶了。家家總是有本難念的經!

 

梅啓明的故事帶出兩個社會問題:法緩及綜緩。任何人在香港只要沒錢便可以申請法緩,甚至司法覆核表面上不公義的政府政策,長洲的官司王便是最佳的例子,他枉花了大量納稅人的金錢,得益的僅是律師們。 實要檢討法緩的申請及批准之門檻及規範,申請人也應負擔一定程度上的財政支出。

 

梅媽過生後,相信梅啓明一家三口會靠綜緩過活。在香港,可以終生不用工作而領取綜緩,但在其他國家,綜緩是有時間限制的,如你不接受政府委派的工作,綜緩便會被停止發放。港府曾嘗試引入停止發放綜緩的機制,但遭泛民控制的立法會反對,現今應是撥亂反正的適當時機了。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路不拾遺

 

新一輪消費券首階段在上月初發放,大部分市民均以八達通領取。有屯門街坊近日發文反映,其八達通不幸被盜竊,更用盡物主近2,000港元的消費券,惟經手機應用程式得知其個人八達通的交易紀錄,意外獲得賊人當天消費及行動路線,並已報警及向警方提供證據追緝。警方若有資源偵查這些輕微盜竊案件,CCTV可以憑現場購物時間鎖定犯案人士,但要捉拿嫌疑人士則頗廢時及靠運氣了。

 

在香港,拾遺不報是犯法的。   好心人若拾得皮包,多交往警署或聯絡事主歸還物品,但好心人若沒空暇時間,則多放進郵筒,待郵局職員聯絡警署處理。 但放失物於郵筒非最妥善的歸還方法,因沒有郵政署的收條,有貪念的郵局職員可任意據失物為己有,失主也無從得曉。 相反地,非好心人若拾得皮包,多只取現金,其他物品則被棄置垃圾桶內。 當然,不法之徒若拾得皮包,則會碌爆信用卡及盜用身分資料進行犯罪活動。 

 

年前有人在馬鞍山泥涌遺失腰包,內裏放有一部iPhoneX手機及6千元利是現金,遍尋不獲,但事隔一個半月後,竟有女士主動聯絡事主歸還,原來是女士家中長者拾到腰包後帶回家中,但記性不好忘記了,稍後家人執屋時方發覺,便立即聯繫事主歸還所有物品。 失物事主是超好運,因這樣好心的香港人實屬鳳毛麟角。

 

 

在悉尼的兒子最近在家居附近跌了fitbit手錶,遍尋不獲,以為遺失了,但5天後在附近街旁竟發現其手錶掛在顯眼的欄杆上,沒有損壞,完璧歸趙。  兒子住處是傳統的白人區,治安是較放心的,除了假期時酒醉鬧事外,盜竊事件甚少,公民意識也很高。但相信今次失而復得的個案也可能是手錶太便宜及殘舊了,棄置路旁也沒人要。

 

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蒲台島遊

 


新冠肺炎疫情下,被困香港未能外遊已二年多,雖然外地已逐漸解禁可旅遊,但忌於香港對抵港人士仍實施隔離政策,而且疫情仍然嚴重,故還是以安全為上,暫仍不作外遊。 最近趁疫情稍緩,參加了本地旅行團安排的蒲台島一天遊,也是自己第二次到訪蒲台島,首次是40多年前的事了,但記憶中島上的景觀沒有多大改變,但設施如行山路徑、指示路標、街燈、公共廁所、食肆、碼頭等等則卻改善了。

有「香港南極」之稱的蒲台島是香港離島區的主要島嶼,面積達3.69平方公里,位處香港的東南部,由於地勢平坦,在海上看似一個浮台,因而得名。 蒲台島擁有湛藍的南海美景,地質以花崗岩為主,岩石經長期風化而形成狀貌各異的奇岩,不少更是香港人眼中的「香港十大最美岩石」。另外,這個海島盛產紫菜,香港著名品種「盧氏小樹蛙」也棲息此地。島民多以捕魚為生,亦有採集及售賣紫菜、昆布等產品,早期亦有很多漁船停泊,故島上曾經有小學,但現時校舍經已荒廢。島上至今仍是沒有電力及自來水設施提供,僅靠島上的發電機提供電力。由於缺乏資源及設施,居民人數日益減少,由1970年代的一千多人到現時的不及百人。蒲台島設有定期街渡來往香港仔及赤柱。

當日週三旅遊公司安排專船往蒲台島,參觀了以下景點:

蒲台碼

當街渡靠近碼頭,向左邊遠眺,你會發現形狀如巨型海螺的響螺石。下船後往左走,沿著小店鋪右邊的郊遊徑,依指示牌開始上山

 

牛湖頂觀日

經過一條由花崗岩組成的小路,觀日亭就在郊遊徑的最高處。你可以在這裡吹吹海風休息一下,盡享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景致

 

 

僧人石、靈龜







蒲台島的岩石主要是花崗岩源於14千萬年,地殼深處被岩漿體侵入凝固成花崗岩。島上的花崗岩因長年受風沙侵蝕,因此被塑造出各種形狀,堪稱絕景。沿著石階往下走,你會看見碩大的「靈龜」正在緩緩地爬上山,對面身軀纖弱的「僧人」則向你微微欠身

 

南角咀燈塔、淘金



南角咀是香港兩個最南端的海角之一,又稱126燈塔,外表雪白,面向一望無際的南中國海,是熱門打卡及拍攝婚紗照的熱點。再往下走,就是盛產紫菜的淘金崖

 

佛手



從南角咀返回碼頭的路上,能一睹全島「怪石之王」—— 佛手岩的風采。這隻緊貼山崖的巨手維妙維肖,令人驚嘆不已

 

蒲台石




繼續沿山徑及石階走到海邊,你便會找到這幅南氹石壁,又稱「摩崖石刻」,上面有3,000多年前刻上的圖騰圖案。這些史前石刻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隔著玻璃纖維板仔細觀看,一道道的刻紋隱約可見。摩崖石刻分為兩部份,紋飾各異,左邊一組似動物和魚,右邊則由螺旋紋連結而成。石刻由一條闊70厘米的石縫分隔。

 

 

當日由於在鯉魚門午餐後方往蒲台島,故便從東面的鯉魚門出發,但適逢遇上4級東風,風高浪大,船被拋得左搖右擺,多人暈船浪嘔吐。回程時往尖沙咀西行,已避了風浪。蒲台島的士多有暈浪丸出售,3元一粒,倒為暢銷。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架床疊屋的架構重組?

 


行政會議通過71日的政府架構重組方案313擴大至33副司長15」。 按有關方案政府要額外增添13名政治委任官員和57個公務員職位與目前架構比較每年額外增加9500萬元薪酬開支文件中指出,增設3名副司長外,亦會設立副長辦公室, 3個司長辦公室各增添1個首長級人員,律政司長轄下會增設1名政治助理。副司長的附帶福利與司長看齊,但不會獲配官邸,也不會享有非實報實銷的酬酢津貼。

 

相關薪津獨立委員會日前建議下屆特區政府政治委任官員的薪酬可回溯過去2年累積未加薪的幅度並指有關做法是回復至應有水平不應被視作加薪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做法不合理指疫情尚未解決,市民生活困苦,官員表現差還要加人工。有議員指高官可回溯加薪,相反最低工資沒有跟隨通脹調整,出現不同標準,以及令人有肥上瘦下的感覺。

 

97回歸前政府架構是由港督領導3司長及政務官(D8) 的局長管治,97回歸後原班人馬過度,只是港督被特首替代。俗語有云:材料及設施不變,但能否烹出好餸便要靠厨師的技巧了。 末代港督彭定康管治香港時,香港政府的效率是馳名國際,而香港公務員也是被稱譽,但首任特首董建華卻不能善用這群優秀公僕,其優柔寡斷及柔弱性格更不能駕馭政務司長的陳方安心及財政司長的曾蔭權,弄至施政不利,民間怨憤叢生。董建華為了卸責,便指公務員制度不妥,故推出政治問責的委任局長制,公務員的政務官最高只能擔任D8的常任秘書長,担任政府内部的行政工作,而對立法會的工作則由局長處理。 換言之,回歸前一個局長的工作在回歸後便由局長及常秘書擔任,職權的分配也模糊。

 

政治問責制由原本的311局發展至現今的315局,相信已不可以廢除了,只會繼續擴展下去。 但化費超7億元的高官問責制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和常任秘書長有架床疊屋的弊端也應要嚴肅地覆檢。最明顯的架構短處便是11的局面,為什麽一個局長便有一個副局長及一個常秘?是否會產生「一個和尚有水飲,3個和尚冇水喝」的局面?政治學有 Parkinson Law, Unnecessary work is created to fill the unoccupied time 人多非好做作,也可能是人多手腳亂!

 

315局已成定局,冀望李家超特首能覓賢能進入其領導班子,慎防一些無德無能、濫竽充數的政棍渾水摸魚,乘機成為高薪的政治官員。  有政黨背景的立法會會員,自稱是IT人士,冒認博士學位,但卻沒有實質的IT經驗,在2019年黑暴期間,更是龜縮不露面,不指責暴徒,但求錫身自保,明顯是一位趨炎附勢、沒承擔、沒勇氣、走精面、攞着數、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勢利政棍,如能入閣,怎能令技術官僚的公務員信任及信服?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康體設施的不足

  

康文署繼51日推出一項打擊「炒場」措施,針對簽場後違規轉讓設施予他人使用的懷疑「炒場」者後,在516日又再推出3項新措施,進一步打擊租用康體設施的懷疑「炒場」活動。在新安排下,利用「康體通」網上預訂服務的市民可優先訂場,市民可在早上7時正起登入「康體通」系統預訂7天內可供預訂設施;而「康體通」訂場櫃枱及自助服務站將延遲15分鐘,即於早上715分才開始提供預訂設施服務,以打擊「炒場」人士利用「排隊黨」深夜在「康體通」訂場櫃枱及自助服務站外排隊輪候

不患寡而患不均。 為了保障有限資源能公平分配,康文署收緊租用制度是無可厚非,但炒場活動卻永不能杜絕,因有需求便有市場, 只是推高炒場的價錢而已。  新安排更是犧牲了真正的用家,早上排隊的也有不少真正的用家,因早上網站大塞車不能確保可以訂得場地,唯有排隊訂場才是較穩妥的方法。 

其實,康文署轄下場地不足才是問題的核心,疫情下部分運動場館被改為抗疫場地也將場地短缺的問題惡化,因而出現炒賣情况。但政府的運動政策也是搖擺不定,使運動者望門興歎。 以網球運動為例。紅磡高山劇場曾有網球場,但為了讓路予粵劇,球塲被拆毀及興建為粵劇場,在區議會諮詢時,政府曾承諾將在新劇場天台重置網球場,後來改口為覓地再建網球場,但至今卻不了了之。 政府的多次食言,因網球類運動沒有政治本錢,又没有政治人物撑腰,唯有低頭讓路予文化界了。 九龍仔的網球場也轉交了網球總會,使普羅大眾不能再租用,制造了一群有特權人士,霸用了已稀有的公共設施。

要解決租用康樂設施短缺的問題便要從場地供應着手。例如大學及職訓局等校舍皆設有網球場及運動場地,可以在假期時租予其校友及教職員。 私人會所是有合約責任將部份運動場地供大眾使用,但使用條件從沒有公開,也從沒有大眾曾可以使用。 公眾建築物天台,如街市及停車場,可加設露天網球場供大眾租用。

 

 

 

2022年5月14日 星期六

學校大雨停課


中央氣象台日前組織香港、澳門及廣州的氣象部門交流,預測大灣區近日有狂風暴雨。澳門、珠海及廣州週三宣佈中小學停課,但本港未有跟隨,引起市民討論。以實況判斷,本港週三雨勢不大,沒有發出紅雨以上警示,故毋須停課。天文台和相關部門以天文科學作判斷,值得支持但有市民作出無理的指責,更將停課的決定政治化,作出以下低劣、無知的批評:

今次低壓槽襲華南地區而令澳門及部分中國城市停課好罕見,仲誇張過8號波香港政府話之你工要返學照上 誓必宣 針續打。不是人民選出來的就是如此。

 

還記得回歸前也有類似的事件,突然而至的暴雨令返工返學的香港人狼狽不堪,事後時任教育署署長李越挺出席立法局會議,被很多議員質詢為何不宣佈停課,他回應一句:「我不是神仙!」這句經典的官腔回應,但其實李越挺博士在會議上還提及一點:是家長有自主權去照顧自己的子女,決定子女在暴雨下返學與否,最終決定權在家長。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稱預測暴雨是所有天文台最頭痛的地方不似颱風一樣有路捉即使港珠澳地理上鄰近但也有數十公里距離唔好鄰近地區有特別做法就跟風暴雨的性質係好有隨機性,邊度,幾時出現,係難以知道,預測雨量至今仍然具相當大挑戰。以現今技術只做到提前十多分鐘,如果要將降雨預報的發布時間再提早,就會有更大誤差,更容易出現虛報。

 

政府各部門應視本港天氣和市民需要,作出適合判斷,毋須追隨他人做法。以本港來說,有一套暴雨警報系統,市民熟知,在紅雨或黑雨才需要考慮停課甚至停工,但在作出相關決定之前,也要顧及公眾的反應,例如過早或太遲宣佈,也會影響市民應對,包括是否有足夠時間配合、如何安頓家中老少等。因此,停課決定,多於清晨六時先作提示。

其實,本港排洪設施先進,建築物結構足以抵風擋雨,公共交通基建穩健,面對大雨,社會基本上可以照常運作,不應輕言停課,否則影響學童學習,也無必要過份呵護下一代,若他們連小小風雨也退縮,又怎樣面對人生的風雨 還記得自己在1950-60年就讀小中學時,大雨往往帶來街道水浸,但學生們仍不懼風雨,堅持回校上課,就是這股無畏的勇氣,鍛鍊出我這一輩的獅子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