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的薪酬趨勢調查結果顯示,本年公務員高、中、低層的薪酬趨勢淨指標,分別為4.01%、4.32%、5.47%,但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在公布薪趨會調查結果當日已明言,調查結果並非公務員調整的唯一考慮因素,還要考慮政府財政狀況、公務員士氣、本港經濟情況、生活費用變動和職方調薪要求,又強調加薪建議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拍板,行會未必完全按調查結果作調薪的決定。公務員工會要求政府按薪酬趨勢調查結果調整公務員薪酬,但民間覺得公務員薪酬已很高,在財赤每年達過千億的嚴峻環境下,公務員應凍薪共渡難關。 最近招聘公務員皆收到狂超額的申請,印證了公務員職位是非常受歡迎,因薪高、糧準、安定、福利好。
相信政府要維持公務員士氣,不會凍薪,而是按通脹,即2.3%,調整公務員薪酬,因為香港財赤問題是領導班子的責任,而非打工的公務員責任。
這些年來,自己不斷指出港府的嚴峻財赤問題。 這三年多,由於新冠疾情的肆虐,加上樓市及經濟下滑,香港錄得數千億的財赤,令人擔憂。但財政司長陳茂波卻不斷安撫港人,無需杞人憂天,他示港府的財政狀況健全,更預测2023-24年度將恢復財政盈餘,故繼續慷慨派錢,以博取掌聲。 具智慧之士,包括李嘉誠先生,深知倚賴地產收益的香港經濟,三年前已亮起紅燈,無奈港府躺下來等運到,佛系的理財哲學,沒有大刀闊斧的開源節流,讓財赤不斷擴大。 現實是2023-24年錄得過千億元的財赤,而港府更刻意把發行債券的收益撥為經常性收益,以減低財赤數字。陳茂波多次修改恢復財政盈餘的目標,終要改口要需「數年時間」。他兩年來「撐着眼、講大話」,隱瞞財赤的嚴重性,多次延後盈餘恢復的預測,實是理財哲學出現了問題, 違背了「量入為出」的審慎理財原則。
為了减低開支,各政策局及部門須今年節省經常開支1%及删除空置的公務員職位(但空置職位不涉及開支),但1%的開支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財赤問題。 政府亦暫緩了工程的開支,但這行動實非减開支,只是推遲開支。要解決財赤,政府要大刀闊斧地檢視每項大開支,並檢討公務員架構,因現時香港社會已回復安全,保安及防疫的開支比例亦應調整。
税收方面,港府因要用簡単及低税收政策吸引外資,故不能隨意加税,雖然銷售税可以在短時間內實施。 其實,陸路過關中國大陸也可以抽取過境税,既可增庫房收入,又可留港人在港消費,但港府已否決引入這項離境税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