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已入土為安,骨灰葬於荃灣的道觀,骨灰位在十年前以5萬元買下,現今已值60萬元,漲幅較陽宅大。家庭中有約10位長輩下葬這道觀,若能將他們的骨灰灑落海或公園,再將騰空了的骨灰位出售,則其後人便有600萬元的橫財,但道觀是不容許骨灰位轉讓。由於母親要為先父入土時打齋,要和道觀人仕打交道,因而發覺道觀的運作似百年不變。首先,所有的時間皆以農曆計算,先父的出生和死亡年、月、日、時皆要職員轉化為中國古代的曆制,如甲午年正月初六日子時。寫字樓的記錄仍是祖父年代式的文件操作;衹有一職員負責打齋事宜,如她放假便要另擇日子再行商討。
打齋由下午二時半至晚上九時半,由九位道士/道姑和一位樂師進行,自攜的三牲、五果、鮮花和衣紙作為拜祭之用,過程中甚多儀式如誦經、唸咒、撒花等,不知其所以然,衹是跟隨職員的指示參拜、進香、行圈、過橋、摺衣紙、燒紙扎品。
為先人打齋,目的就是希望先人可以早登仙界極樂,脫離凡間苦惱。整個儀式中,利用誦經與唸懺悔文,令先人得到解脫,不用淪為「遊魂野鬼」,也將福報帶回後人。本港逾六成喪葬都是採用道教儀式,道士主要進行儀式部分,喃嘸先生則負責音樂。 打齋紙札品包括:仙鶴柳旛、牌位、沐浴房、望鄉台、金銀橋、橋燈、紅大槓、全衣、金銀山、紅白旛、文明轎、轎伕、洋樓花園、夾萬、娣仔和妹仔等等。
為先人打齋,目的就是希望先人可以早登仙界極樂,脫離凡間苦惱。整個儀式中,利用誦經與唸懺悔文,令先人得到解脫,不用淪為「遊魂野鬼」,也將福報帶回後人。本港逾六成喪葬都是採用道教儀式,道士主要進行儀式部分,喃嘸先生則負責音樂。 打齋紙札品包括:仙鶴柳旛、牌位、沐浴房、望鄉台、金銀橋、橋燈、紅大槓、全衣、金銀山、紅白旛、文明轎、轎伕、洋樓花園、夾萬、娣仔和妹仔等等。